第83章 内部评审1_再见,建筑师!职场风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3章 内部评审1

第(2/3)页



  “大家先看总平面。”

  “结合绿色的设计理念,根据项目用地的实际形状,我把整个场地看作是一片叶子,道路就像叶子的叶脉,建筑就是叶子的各个细胞,人的行为活动就像是植物的养分供给,通过叶脉把养分输送到各个细胞中去。”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60多万平方米,以办公为主。办公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左右,商业只是相应所需的配套设施,占的比例很小,在这样大的建筑规模里人流、车流是非常密集,人、车、货流密集输送问题是我们在设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与一般的商业中心建筑设计把广场设计在建筑临街部分不同,我计划是通过一个绿叶形状的大型中心休闲广场-‘中央核心’立体交通系统集中解决流线问题。这也是本项目整个交通设计和总评布局地核心。车流全部位于地下部分。在中央核心的周围和一层地下室同标高设计一个12米宽的环形内部车流交通环道。环形车道直接与每一栋建筑的地下车库连接,高效的解决车行问题。环道的上空采用露天的方式,增加导向性,不让司机在地下室盲目地转圈的同时也可以解决地下车库大部分的通风问题和局部采光问题,利于节能减排。达到完全、真正的人车分流。”

  “中央核心的周边环绕布置各组团办公楼以及所需的商业酒店配套服务设施,通过人行通道和绿化景观跨越车行环道和中央核心连通。这样就能达到避免人员过于密集而带来的输送干扰,同时也能在基地内创造出优美的工作环境。而且每个组团的人员都可以便捷地到达休闲中心广场中活动,同时在每个组团办公楼沿街都通过小广场与城市道路连接。无论是视线、空间还是人流都形成共享。”

  说到这里,段然停顿了一下说道:“以上是总平面地基本规划思想,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一众参会的人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说话。

  楼叔则是脸上阴晴不定地看着段然,好像欲言又止的样子。两个专家面带微笑,也没有发表具体的意见。

  等了一会,楼叔扫视了一圈说道:“小段,你继续吧。”

  段然点点头说道:“好的,那我接着讲下面的内容。”

  “建筑布局的问题我是这么考虑的。本地块西侧是往机场方向的机场大道,北侧是城市次干道,两者交集处就本项目的门面,因此用地的西北角是个很重要的位置,也整个基地形象地代表位置。在这里设计一栋超高层办公楼,超高层办公楼就是整个片区的地标,也是本项目的形象代表。”

  “场地的东北角是两条城市道路的交汇处,这里基本是整个科技园工程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识别性强,也不会太嘈杂,因此在这里设置五星级酒店。这样的话可以服务整个科技园。在场地的西边是临着机场大道,在这里沿街设计特色酒店,一方面可以服务科技园内部,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服务外来人员的住宿。同时也为机场大道沿街增添新的风貌。在场地的东面和西南面设计两个组团的办公楼群,方便基地管理。在基地的最南边设计两栋公寓宿舍,这里相对比较隐蔽,安静,相当于基地的后院.”

  “地下室的设计跟随着地上建筑的需要设置,同样是像各个细胞式的单元围绕着中心广场布置,通过交通环道串联起来组织交通。人防工程安排在基地的两个地方,一个在超高层的负二层,另一处在东面办公楼的地下二层,这样能很好地服务整个基地的战时需要。”

  段然又停顿了一下,看了看众人,见没有人有提问的意思就继续说道:

  “以下是我对总平面规划深入设计其它方面的一些想法。”

  “整个建筑群沿街建筑应采用高低错落有致,丰富多样的形体搭配,简洁大方的立面处理手法,使得城市空间丰富多彩。”

  “流线设计上应注意:”

  “(1)、人车分流,注重安全,以人为本。地面部分除了消防车紧急扑救时行车以外,整个场地、广场全部作为人行以及活动场地考虑。人行系统以中心广场为交通组织核心分散到各单体建筑。人行主入口设计在场地的北面,通过入口广场进入到中心景观绿地中,再进入各个建筑单体中。各沿街建筑单体也有独立开向沿街的人行出入口,这样既可以使建筑与景观中心紧密联系,又可以方便人员交通。”

  “(2)、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在室外景观设计也做到人性化设计,有高差的地方设计残疾人坡道,在各建筑单体内部设置残疾人卫生间。”

  “(3)、车行流线设计两个基地出入口,车流交通环道直接和城市干道连通,避免车辆在基地内部人行的绿化场地通行,杜绝人车混流。在车库出入口和车流交通环道交接处设计缓冲岛解决车库出入的视线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zbzwx.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